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6
编号:13496545
基于“络病学说”分析虫类药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206
     络病理论在现代临床中仍旧受到广泛应用,如非酒精性脂肪肝[17]、特发性肺纤维化[18]、原发性骨质疏松[19]等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逐年升高,络病理论也被应用于肿瘤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中。

    1.2 基于“络病学说”的肿瘤发病机制

    中医对肿瘤的治疗历史悠久,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了“瘤”的记载。中医学首次对于“癌”的定义出现在宋代杨士瀛的《仁斋直指附遗方》“癌者,上高下深,岩石之状,毒根深藏”。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故多以症状命名疾病,虽然古籍中从未出现“肿瘤”二字,但其属于中医“积聚”“癥积”“癌瘤”等病症的范畴。

    中医学中对于络病理论与肿瘤发病最早的论述见于《素问·缪刺论篇第六十三》,其中明确提出“令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奇病”即异于寻常的病,肿瘤类病症属于其中,往往是由于邪入侵络脉,致其受损,日久而成积聚癥瘕[20]。

    现代络病理论应用于肿瘤的研究最早是从2005年开始,贺用和[22]提出肿瘤发病之根本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络阻为标;恶性肿瘤的转移是以经络为传变通道,以痰瘀毒聚为转移形成的病理因素。翁超明等[23]指出络病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养络荣络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肿瘤;运用络脉理论的活血化瘀法纠正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12 字符